水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正的恩师不教书

[复制链接]

175

主题

175

帖子

7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0: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跑得太快
#F2050《书到用时方恨烧》里提到:
只能学到10%,剩下的90%,全部都是“学徒制”。

中国之所以能拿过苏联的教科书来用,而且奉为圭臬,是因为那时候中国实在落后苏联太多了。
“后进者”想追“先进者”,有教科书的话,是很容易的事情。照着追就行了。

而且这还是在人均GDP远远落后,只有美国16%的情况下完成的。有学者算过,如果中国人均GDP能达到美国的50%,总GDP就能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结果就是,各个方面追得太快,科技人文也在飞速地进步,以至于人家的教科书拿过来,跟我们的教科书一比,发现基本知识已经差不多了,基础教育上甚至还要更胜一筹。
你冲得太快,一抬头,突然发现身周空无一人。

另外一半没有讲出来的是,韩愈自己从来不教人知识,却成了许多素昧平生的书生的老师。他成为这些人的老师,却甚至不需要为人家“传道受业解惑”。
为什么呢,因为“科举制度”。

嫡母盖过亲娘
座师取代恩师

众所周知,中国的选才制度,在唐朝由举荐制转化为了科举制。原来是纯粹的攀关系,“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现在出一套卷纸给你做,让你有凭借知识翻身的机会。
怎么办,只能去找诗文才能更高,鉴赏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文坛大v一起商量,拟一个差不多的名单,然后等卷纸交上来,再综合考试成绩来判断。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就是变相的推荐制。

所以他觉得,应该让考生把平时的代表性作品也一起交给考官,以供参阅,这样才不至于因为临场发挥的限制而错失人才。
那么对考生而言,既然要参考平时成绩,而且录取与否,通榜人和主考官的意见更为重要,那么还不如直接向这些达官贵人、文坛名人递上自己的作品,求他们推荐自己。
所以“参考平时成绩”的思路,跟显名阅卷带来的“通榜”制度结合起来,便催生了向达官贵人“行卷”求推荐的现象,美其名曰“求知己”。

白居易那个脍炙人口的“道得个语,居即易矣”,便发生在他向顾况行卷的时候。

所以后来逐渐产生了“门生座主关系”,所谓主持科举考试的礼部侍郎,就是新科进士的“座主”,即“南宫主文为座主,登第进士为门生”。
成为老师,甚至不需要传道受业解惑。

新科进士春风得意,走马看花之时,只记得慧眼识珠的恩人,有谁还记得教他们识字断句,吟诗作赋的乡塾先生呢?

所以如果事情真的变成学徒制,则“师承关系”最大的意义,除了传授最多的知识,还在于你拜了一个最有力的码头。

知识的获取,是很容易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越来越容易,但是人脉和机会始终殊为难得。
在拜师的同时,你走上江湖时面对的第一个敌我势力格局,也就从此确定了。

三)冒领天恩
不只师承关系另有他用,教育本身的功用,其也不只是传授学习知识。

更确切地说,我们目前已经习惯了官办教育连接着统一高考的形式。但是既然退回“学徒制”,就必须要把“教育”和“考试”拆开来分析。

因为学徒制首先就是教育退回到私人领域,则考试是否为公家的考试,就也成了可以讨论的问题。
考试的本质,是一种选才权。

科举考试,成了主考官的政治上一块巨大的“自留地”。
更麻烦的是,因为录用权完全掌握在推荐人的手里,所以新科进士们谢的是录取他们的“座主”,却不谢天恩。这岂不是用天家的考试,做了自家的人情?

所以直到宋朝,赵匡胤建立殿试制度,把取才权最终掌握在皇帝手里,举子们才从“座主门生”变成了“天子门生”。
所以倘若“考试”和“教育”全部下放,那么就会贴近唐代的“座主门生”制度,通过师承关系,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

四)教育之道
从古文运动中,我们其实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因为位高权重的“通榜人”全部都是古文大师,所以举子们为了中举,要揣摩他们的意图,自然就会向古文方向靠拢。
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教育最大的作用,根本就不是“教化民众”。
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画大饼政策向来是有效的。如果真能吃到大饼,当然人人都会衷心拥护“大饼体制”,谁还会挖空心思去造反呢?

这时候,官家只要把自己想要灌输给民众的知识,设置成“必考科目”就行了。

如果是官办的教育,那么内容和考试内容完全配套,是很容易的事情。柏拉图的理想国,就一定要实行官办的教育,目的在于统一思想。

但是如果事情退回到“学徒制”,这个系统就会彻底地溃散。
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通过考试”,那么如果不想做官拿文凭,或不拿文凭也能过得好,就没有必要再去学习“规定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库论坛 - 房产投资第一站 ( 沪ICP备20013621号

GMT+8, 2024-6-17 08:29 , Processed in 0.22057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