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是如何渐渐失去对各诸侯国的控制

[复制链接]

454

主题

739

帖子

13万

积分

投资购房

Rank: 6Rank: 6

积分
1356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09:2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王室在周襄王之后面对最大的外部压力来自于晋国。

晋国通过对王室长期的控制,成功使得“天子”权柄下移。晋侯不仅仅是所谓方伯或盟主,而已经成为了姬姓宗族的大宗代言人。真正的大宗“周天子”,已经连王室内政都要由晋国仲裁。与晋国国君最后反而要朝拜三晋家长简直是一个循环。

换言之,因为晋国,周天子已经不仅失去对强大诸侯的约束力,连身为姬氏之长的地位也已经难服众望。

1.“假王宠以临诸侯”——齐郑二国的优势合体
这手段当年郑庄公与齐桓公都曾经用过,并不新鲜。区别在于郑国虽然身为王之懿亲却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控制王室,而齐桓公固然有“五侯九伯,汝实征之”的特权,扯出尊王大旗,可却并非姬氏宗族。加上齐国僻处东藩,对王室内部的变化信息滞后性较强,往往难以反应。

最好的例证就是周惠王时期的王子颓之乱,这场使得天子流亡的叛乱持续了整整三年之久,然而却看不到齐桓公任何的动作。随即做出反应出兵帮王子颓夺位的是卫国,而保护周惠王并联合虢国助惠王复位的是郑厉公这位叔祖父,无论是郑还是虢还是卫都是位处中原的姬姓诸侯,且都是曾秉王政的特殊国家。

对郑国来说,即便有勤王大功,复位之后的周惠王也敢于轻待郑伯。对齐国来说,则被郑虢强占先机,失去了当时第一筹码。

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郑伯由是始恶于王。——【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
冯梦龙曾写诗讽刺管仲为何不迅速做出反应,在我看来这未免过于苛责。齐国道远,得知消息的时候已经抢占不到先机。

天子蒙尘九庙羞,纷纷郑虢效忠谋。
如何仲父无遗策,却让当时第一筹?
况且,伯舅与王叔,亲属关系远近太明显了...周惠王对齐桓公插手王室事务一直都有十分警惕的态度,齐国在未得到周惠王命令之前也并未对扶持王子颓的卫国进行过惩罚类军事行动。之后更因为齐国私通太子的原因,周惠王居然下令给郑文公要他联合晋楚不要遵从齐国。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
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可晋国却是结合了齐国与郑国两个国家的优点于一身。不仅和郑国一样都有姬氏血统,有“著东迁之劳”的历史,更有堪比当年齐国强盛时期的军力。得到周襄王割地之后更是势力深入王畿,拥有之前郑国有的地理优势。洛阳附近的陆浑戎即被晋国迁移至王畿内。

坐拥如此大的先天优势,晋国对王室内部的政治进行了长期并堪称独有的渗透,这是此前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的一点。



2.“以利不以道”,晋国在处理周王室事务中的原则。
从襄王开始,从【左传】,【国语】,【逸周书】中记载着许多周王室内部产生矛盾时由晋国进行调停的事例。


“齐侯作朕子仲姜宝盂,其眉寿万年,永保其身,子子孙孙永保用之。”通篇铭文的意思是说齐侯为女儿仲姜陪嫁了这件铜盂,希望这件重器能安保其身,子子孙孙长享用之。这件青铜器出土于洛阳,根据铭文它的主人很可能就是嫁给周灵王的那位齐国公主。彼时周齐已经许久未曾联姻,故齐灵公不知如何答礼。
周顷王去世时,因为周公阅和王孙苏争政,甚至都没有将天子驾崩的消息及时布告各诸侯。最后由晋卿赵宣子进行调停。周定王时期  ,毛召二族之乱,又是晋景公派人前去平定。之后周简王时期,周公楚因为王族内部的分裂而出逃晋国,周王室也只能依赖晋国解决 。

周灵王时期的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事件,堪称是晋国插足王室政治一类史事在【左传】中着墨最多的一个。因为事件非常具有传奇性,故特别说明:

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晋侯使士匄平王室,王叔与伯舆讼焉。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
范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使王叔氏与伯舆合要,王叔氏不能举其契。王叔奔晋。不书,不告也。单靖公为卿士,以相王室。
好一句“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晋侯就是天子就是公道的代言人。实际上这位王叔陈生在5年前代表周王前去晋国控诉戎族无礼时就曾被晋国扣留软禁,晋国的理由居然是“王叔贰于戎”???试问你是周王,会派一个亲近戎族的人去晋国控诉戎族罪恶求援吗?

真要追溯,【国语】中记载当年被晋厉公杀掉的郤至曾与王叔陈生结交,恐怕王叔陈生倒台的原因也是因为被晋国晋厉公与悼公更替产生的内斗所牵连:

晋既克楚于鄢,使郤至告庆于周。未将事,王叔简公饮之酒,交酬好货皆厚,饮酒宴语相说也。明日,王叔子誉诸朝。

郤至见邵桓公,与之语。邵公以告单襄公曰:王叔子誉温季,以为必相晋国,相晋国必大得诸侯,劝二三君子必先导焉,可以树...
不仅是周室的执政不得不随晋国的心意更替,连王室继承人都在晋国的侦查范围之内。

【逸周书 太子晋解】内容即可以看出晋国对周王室的忌惮,生恐自小聪慧过人的王子晋成为共主之后会对晋国不利,即所谓“诛晋“。(晋平公以至于想归还侵占周王室的土地先致好,此事可见晋国同样在控制王室内政的时候不断压制王室,有直接侵占王畿领土的大逆之举)。

在晋平公派师旷前去洛阳与王子晋交谈,确认他是栋梁之才后,王子晋就莫名其妙夭折了。难免让人遐想连篇:

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君请归,声就复与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将以为诛。”.... 
师旷对曰:“汝声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寿。”王子曰:“然。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所,汝慎无言,殃将及汝。”
师旷归,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3.王子朝之乱,晋国击碎王室核心力量
王子朝作为周景王的长子,又得景王宠爱,在王后和太子都去世的情况下,绝对是王室最合法的继承人。可因为王室内部争政,景王去世后,王子猛(周悼王)和匄(周敬王)相继即位。

不过王子朝获得了大多数国人支持,把周敬王打的四处鼠窜。

然而晋国却在郑宋等国均不看好周敬王的时候,强行扶周敬王击败本已经取得优势的王子朝。迫使其带着王室典籍宝货南逃楚国,并发布【告诸侯书】,追溯先王之典,痛斥这种违背伦理纲常的篡位恶行。

这场动乱因为晋国的插足前后持续了十余年之久,且发生在周王室势力核心,可以说几乎对王室产生了毁灭性打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郑国一反“朝晋暮楚”的讨好大国态度,在晋国联合诸侯力保周敬王时,与王子朝余党联合出击,迫使周敬王再次出逃。

“寡妇不担心织布的纬线少,只担心宗周的陨落,因为可能会祸及自身”。郑国子大叔的这番话或许正可以解释为何初期不表明态度的郑国在王子朝出逃后却与晋国为敌的奇怪行为。

在此之前无论齐桓晋文还是郑厉公郑文公援助王室都是真正的“平叛”,然而晋国此次却是让一个全天下都知道没资格上位的天子入主宗周,此后王室还能算什么?

作为除晋国外,王畿附近最有实力的姬氏宗国,郑国自然不得不挺身而出。

可惜以郑国的实力终不能击败晋国,周敬王还是回到洛京成为了天子。后来趁着吴国破楚,周敬王派刺客将王子朝杀死。

【资治通鉴】开篇以周威烈王册封三家为诸侯而论证周朝因为失去了最后的礼教而走向灭亡。但其实从周敬王开始,祸端已肇始晋地。

自称“于姬姓我为伯”的晋国最终成为了把宗周推向覆灭的源头,实在是讽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库论坛 - 房产投资第一站 ( 沪ICP备20013621号

GMT+8, 2024-5-15 05:39 , Processed in 0.04830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