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5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丽戎,你在哪?

[复制链接]

454

主题

739

帖子

13万

积分

投资购房

Rank: 6Rank: 6

积分
1356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4:2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神秘女人折射出帝国中期40年高层政治斗争。




一生所爱
卢冠廷/岑宁儿 - 卢冠廷 2050 演唱会




她是谁?



一)



整个帝国都在搜捕一个人,一个女人!



丞相、御史府,中央两个最高权力机构,联合签发全国通缉令,要求各级动用行政、司法、军事一切手段。



“逐得试知”,“推迹末穷”,挨家挨户查验,就算把辖区翻个底朝天,也要把这个女人捉拿归案。



这份全国通缉令,从中央发出,到达郡太守案头;太守批示后转发县;县官批示转发乡;乡官批示转发各行政村。



逐级下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令:“书到,二千石遣毋害都吏严教属县官令以下啬夫、吏正、三老。”



地方郡太守接令后,须即调遣精兵强将,严督辖区军分区、县、乡、村、口岸迅速行动,不留死角搜查,“杂验问乡里吏民”。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彻查,绝对不要出现让追查对象留居在自己辖区内却没有被发觉的情形,“毋令居部界中不觉”。



搜查结果须限期回复,“传者书言自报,以邮亭行诣长安传舍”。因为此事重大,皇帝亲自过问,“重事当奏闻,必谨密之”。



最后,通缉令强调,各级长官务必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不能敷衍应付,"毋留,如律令”,违者将严肃问责。



这就太好玩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女人,犯了什么样的大罪,居然需要帝国兴师动众、大张旗鼓进行通缉?



二)



从通缉令中,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神秘的女人。



她多大啦?长啥样呢?都干过啥事?通缉令对她进行了精准的“刑事模拟画像”:



“此时年可甘三、四岁,至今年可六十所。为人:中壮、黄色、小头、黑发、隋面、枸颐,常戚额如频状,身小长,诈廆少言。”  



当时,她大概二十三、四岁,至今将近六十岁;



她身材中等,肤黄,头小,发黑,瓜子脸,经常是低头谨慎状,上半身偏瘦长,善于隐晦而少有言语外露。



然后,详细通报了这个女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关系情况:



“前太子守观奴婴齐妻。前死。从母捐之,字子文。”



年轻时她嫁给“前太子纪念堂”工作人员婴齐为妻,婴齐死后,她回了娘家与母亲住在一起。她母亲名叫“捐之,字子文”。



“私男弟偃,居主马市里第。 捐之姊子,故安道侯奴。杜取不审县里男子字游为丽戎聟,以牛车就载,藉田仓为事。”



母女俩住在主母位于马市里的住所。期间,她一度与大姨的儿子、表弟阿偃,走得很近。



她再嫁另一个县的、籍贯不明的男子阿游。阿游的职业,是用牛车队承接当地官府各大仓库的物流服务。



“二年中,主女孙为河间王后,与捐之偕之国。后丽戎、游从居主柧棻第,养男孙丁子沱。”



她的主母的孙女嫁到河北献县河间王国当王后。她和母亲奉命跟去河间,侍奉了一段时间。



后来,她和丈夫阿游回到主母家,照顾主母的小孙子。可见,她深受主母信任,属于贴身心腹之类。



“元年中,主死,绝户,奴婢没入诣官,……俱亡,……脱籍。”



又过了几年,她的主母因罪自杀,户口被注销,身边工作人员也被收容教养。但是,她和丈夫阿游竟然逃亡了。



“疑变更名字,远走绝迹;更为人妻,介罪民间;若死,毋从知。”



经专案组专家分析,她可能变更姓名,潜逃境外;可能仍在国内;也不排除已死亡的可能性。



三)



什么,她被“地毯式”全国通缉,就是因为无足轻重的“脱籍”行为?当然不是!



嗯,这样吧,你耐心点,先听我讲三段故事。



话说帝国有一个老皇帝,一生费尽心血,苦心经营,打出了辽阔疆域,也打造了君主集权臻于极致化的政治体制。



问题是,你雄才伟略,天降伟人,创建了、并hold得住这种君主集权一切的体制,但你不是长生不老的,你始终是交班的。



接班人能不能也hold得住呢?天知道。hold得住,还能保持社会稳定,国泰民安;hold不住,将极易动摇国家根本,陷入危机。



很不幸,这个老皇帝敏感、多疑,控制欲强,加上年老糊涂,一番乱搞,最后选定的接班人,就属于hold不住的那种。



老皇帝总共生了六个儿子,老大据、老二闳、老三旦、老四胥、老五髆,老六弗陵,以及好些女儿。



1)第一场大案



老大原本是太子,“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老皇帝为政苛刻,他却很“宽厚”,经常与老皇帝对着干。



老大当太子时间太长了,足足32年,身边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宽厚路线”势力,广受干部群众爱戴。



他舅舅是大司马大将军,帝国最高军事长官;他妈妈,嗯,皇后,母仪天下,后宫之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739

帖子

13万

积分

投资购房

Rank: 6Rank: 6

积分
13561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4:21:24 | 只看该作者

“群臣宽厚长者”、军届、后宫、民意四股势力鼎力支持,老大成了帝国的“四个代表”,严重威胁老皇帝一辈子最为看重的权力。







为了维护权力的集中,老皇帝一生掀起过很多大案,残酷清除挑战者。这次,他也不例外。







他以“乱搞迷信”为由,发动了晚年规模最大的一场政治专案,导致老大含冤而死,十多万人丧生。太子变成了前太子。







老大的民意基础毕竟非常强大,幸存势力能量也不小,他死后不到半年,社会各界不断有人为他伸冤。







老皇帝迫于舆论压力,内心也确实愧疚,给老大恢复了部分名誉:“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







老皇帝分别修建了一座前太子“纪念堂”和“纪念碑”,以示作怀念。这是本文要说的第一场大案。







2)第二场大案







一个人再英明神武,独揽绝对权力久了,都难免变得,嗯,那啥。







老皇帝越老越迷信,“好弄鬼神”,“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他的带动下,社会上日益蔓延一股浓郁的谶语迷信潮流。







他精心扶植的外戚和儒生官僚势力不断膨胀,特别是外戚,开始尾大不掉,皇室权威岌岌可危。







迷信潮流与外戚、儒生势力滋长,彼此纠结与推衍,逐渐深刻影响着帝国政治走向。







都这样了,垂垂老矣的他,还是把培养了多年、基础扎实的老大搞掉。这很不负责任,也很危险。







储君空缺,国无根本。六个儿子,老大冤死,老二幼年早死。剩下四个,轮到谁?







老三、老四,明面上因为“行骄满”,作风不好,实际上是他们羽翼也丰满了,老皇帝不愿再立一个能威胁自己权力的成年皇子,被排除。







老五呢,两年后,他的舅舅,嗯,也是军届高级统帅,联合一名副总理,准备搞政变,把老五推上去。







事情败露,副总理被腰斩,老五的舅舅叛逃北方的战斗民族,老五不久也死了。







最终,老六接班。那年二月十二,老皇帝病危,正式立老六为太子;二月十三,老皇帝托孤五大臣;二月十四,老皇帝驾崩。







你看看,这时间节点,掐得多精准,老皇帝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才真正交权!







问题是,老六多少岁?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他hold不住、也不可能hold得住老皇帝建立的“那种体制”。







五个托孤大臣,外戚牵头,军方和士人官僚各有代表。表面的平衡,实质上内部斗争激烈。







还是外戚和军方势力强大,士人官僚妥协,最高权力落到了那个外戚托孤大臣手中。皇室、宗亲靠边站。







对此,老三、老四极度不满。几年后,老三首先跳出来,与自己的大姐,阴谋发动政变,想把皇权夺回来。







政变失败,老三自杀,大姐也自杀了。嗯,2014年11月12日,陕西蓝田县华胥镇支家沟村出土了一座古墓,被证实是大姐的墓。







老三、大姐身边的工作人员相继被清洗,砍头的砍头,判刑的判刑,充军的充军的。这是第二场大案。







3)第三场大案







剩下老四,也一直不甘心,他虽然暂时忍住政变冲动,但经常利用迷信潮流,装神弄鬼,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







6年后,他的机会差点来了!刚满21岁的老六,得病去世,没有子嗣。帝国的大位,突然空了出来。







我是老皇帝唯一健在的儿子,该轮到我了吧!但是,那个独揽大权的外戚托孤大臣,怎么会让他继位?







你根基大,你继位了,我怎么揽权,当然要找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年轻啦。于是,那个托孤大臣匆匆忙忙拥立了18岁的小贺。







小贺是谁?他是老五的儿子。老四气得吐血:老皇帝的孙子怎能继位,他爸涉嫌造反,政治履历一团黑啊。







小贺自带他爸的基因,也有一颗玩政治的强大的心。入主皇宫后第二天,就急忙提拔自己的小兄弟,接着“变易上黄旄以赤”,改变兵符颜色,嗯,夺军权。







他毕竟太年轻,身边的权威人士又太渣。基本盘牢固的托孤大臣,立刻污蔑他“当了27天皇帝,却干了1127件坏事”,把他给废了。







严重错判政治形势的小贺,当年7月18日继位,8月14日被废,只有短短27天,是帝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你看他们给小贺准备的“那堆坏事”,能把你笑死。其中有一条,“出买鸡豚而食”,未经批准,擅自吃鸡!







小贺被赶回自己的封地。一次,老朋友问:之前被废,为什么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操刀干他娘?他说:“然,失之。”是啊,好后悔!







15年后,33岁的小贺郁闷而死。2016年3月2日,他的坟墓在江西南昌也被挖掘了出来。







帝国皇位空缺长达27天后,托孤大臣又找来另一个17岁小年轻。老四的希望再次落空。







这个小年轻,名叫病已,是前太子的孙子。第一场大案发生时,他刚满月,也被关进了监狱,很多人拼命保护,才活下来。







病已年轻,从小当“庶人”养,毫无政治基础,太适合当傀儡了。托孤大臣笑不动,老四又气死:老皇帝的重孙子也能继位?







来自民间的病已,鬼精得很,在前太子残余力量和其他反托孤大臣势力支持下,他学宇文邕,扮猪吃老虎,孬种懦鸡。







他用6年时间熬死托孤大臣,再用3年时间把托孤大臣的家族彻底铲除,总算夺回了最高权力。







老四斗不过托孤大臣,也斗不过自己年轻的侄孙。身为叔公的他,仍不死心,指使神婆天天诅咒侄孙,私通另一个诸侯准备谋反。







计划毫无悬念失败,不甘心了一辈子的老四,被迫自杀,他的亲戚朋友、邻居部下,全部被株连。这是第三场大案。











四)







3个故事讲完,累死我。问题是,这和本文神秘女主有什么关系?







嗯,她啊,和这三场政治大案有着千丝万缕、或明或暗的关系!







她的前夫,“前太子守观奴婴齐”,第一场大案受害者前太子的“纪念堂”的工作人员;







她的主母,咳咳,是第二场大案中的那个大姐;







她的亲哥,是第三场大案主犯老四身边的关键心腹,车夫,嗯,司机。







通缉令用了极其简明而又准确的一句话,对她的身份进行了权威定性:







“大逆无道故广陵王胥御者惠同产弟、故长公主弟卿大婢”。







她是老四“广陵王胥”的车夫阿惠的亲妹、原老三谋反案中的大姐“故长公主弟卿”的贴身婢女。







这个神秘的她,本名“外人,一名丽戎,字中夫”。







故事中的老皇帝是汉武帝,老六弗陵是汉昭帝,托孤大臣是霍光,小贺是海昏侯刘贺,病已是汉宣帝。







第一场案,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震惊全国的“巫蛊之祸”;







第二场案,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燕王刘旦、鄂邑长公主、御史大夫桑弘羊、左将军上官桀谋逆案;







第三场案,宣帝五凤四年,前54年,广陵王刘胥“祝诅皇帝”大逆无道案。







五)







在波澜壮阔的汉武帝时期,漫长的河西走廊屹立着三座传奇雄关,“河西三关”:阳关、玉门关、肩水金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什么的,前两关你们听到耳朵都起茧。其实,鲜有人知的肩水金关,才真正有意思。







肩水金关隶属于汉代张掖郡肩水都尉府,位于今天甘肃酒泉金塔东北152公里的黑河东岸,是当时进出河西、南北通往的咽喉门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739

帖子

13万

积分

投资购房

Rank: 6Rank: 6

积分
13561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4:22:26 | 只看该作者
汉初,内蒙古高直通河西的黑河流域,古称“弱水流沙” ,绵延三百公里,其中水草丰美的居延地区,一直是汉匈对峙、争夺的焦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王维这首诗,说的就是古居延地区。







武帝中,汉军击退匈奴后,开始在这一带建置机关,投资军事基建如关塞、烽燧、坞堡等,将身后绿洲牢牢守护起来。







其中,肩水金关是中段的一个核心关口,取名金关,寓意“固若金汤” 。金关往北再经过两个塞,就进入居延都尉府管辖范围。

















金关最鼎盛时,设官开渠,戍兵驻守,移民屯垦,商旅往来,兴旺了一个半世纪后,王莽末年,逐渐衰落。







内蒙古高原的风猛烈地向南推进,挟裹着的沙石铺天盖地,吞没无数的草原和绿洲,也淹没了大汉帝国曾经的强盛。







两千年风霜,将这座边塞雄关昔日雄风消磨殆尽。时至今日,大漠之上,静静流淌的黑河岸边,金关仅有的残墙断垣,似乎还在默默诉说往日辉煌。















与阳关、玉门关至今仍享盛名不同,默默无闻的金关,虽无留下多少动听的诗词歌赋和浪漫遐想,但也留下了另外一些东西,无价之宝:汉简!







上世纪30年代,居延汉代城鄣烽塞遗址出土了汉简一万多枚。1973年起,甘肃居延考古队又在肩水金关遗址掘出汉简二万多枚。







是的,在这二万多枚汉简中,有3枚和本文密切相关:它们是帝国政府对神秘女人丽戎的通缉令!







这3枚汉简,清晰、详细抄录了通缉令全文以及张掖太守、肩水都尉、肩水候转发时的相关批语。







看看吧,下图,是这3枚珍贵汉简的真面目,红笔圈起来的就是了:















再看一下彩色版本的。注意中间那根里的“令”字,最后一笔浓墨重彩,如同长长的狐狸尾巴,很好玩的:















简上文字也全部释读出来了,各简全文如下:















六)







3枚木牍,3段文字,其实是4份公文。蓝色部分是通缉令全文,黄色是张掖太守批示,绿色是肩水都尉批示,灰色是肩水候官批示。







1)行政效率







通缉令由丞相、御史两府联合发出,经办人分别是两府办公室主任,“丞相少史”阿充和“御史守少史”阿仁。







其中,阿仁任职未满一年。汉代官制,官吏仕用后,试用一年曰“守”,“守少史”就是还在试用期。







“以请,诏有逐验”,经中央批准,发文时间“甘露二年五月己丑朔甲辰”,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五月十六日。







“六月,张掖太守毋适、丞勋敢告部都尉卒人,谓县写移书到,趣报,如御史律令。”







六月,缉令到达张掖郡,太守毋适、副太守阿敢同时批示,转发军事系统各部都尉和直属民政系统的各县,要求迅速办理、报告。







“七月王辰,张掖肩水司马阳以秩次兼行部都尉事,谓侯、城尉写移书到,搜索部界中,毋有,以书言,会月廿日,如律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739

帖子

13万

积分

投资购房

Rank: 6Rank: 6

积分
135614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4:24:07 | 只看该作者


七月初五,临时主持肩水都尉府全面工作的司马阿阳,把公文批转肩水候,提出新要求:在辖区内全面搜捕,20日内上报结果。







当时,肩水都尉空缺,暂时以低一级的司马来代行都尉职责,“以秩次兼行部都尉”。汉制,凡秩别低而摄代秩别高的职务,曰“行”。







“七月乙未,肩水侯福侯长广、口口口写移....搜索部界中,毋有,以书言,会月十五日,须报府,毋忽,如律令。”







七月初八日,肩水候将缉令下达给金关、啬夫,除重复都尉府命令外,要求15日上报,将期限提前了5天,留有余地。







这里的肩水候为塞候,是都尉下一级建置,相当于地方县级,负责烽火候望警戒;金关相当于乡镇,啬夫相当于村长。







当时,汉代边郡的组织建置,郡太守为主官,管辖民政系统的县、乡和军事系统的各部都尉,并节制直属中央的属国都尉、农都尉等。







公文发到肩水金关为止,并没有继续往北发往居延都尉府。为什么?因为张掖太守无权直接行文居延都尉。







居延都尉直属河西大将军府,“治民比郡”,虽名为都尉,但级别上与张掖太守平级,相互没有辖属关系。







这样一份司法文书,从长安到遥远的西北边境口岸,翻山越岭,1500多公里,层层有批转,级级提要求,用了多少天?







76天!特别是肩水都尉到肩水候这段行文,前后只4天。这可是2000多年前,没有高铁飞机汽车,全靠马。







用咄嗟立办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帝国政府机构之完备、行政纪律之严明,是不是超出了你的想象?







2)“霸王道杂之”







我们的女主丽戎,第二场大案发生后开始逃亡,一逃就是28年,渺无音讯,生死下落不明。







这么多年的时间,未能把她彻底淹没:第三场大案发生后,她又被查实,与关键案犯有紧密关系,“大逆同产”。







汉宣帝在“巫蛊之祸”中差点被杀,从小在民间艰难求生,登基后被霍光势力控制了10年,熟知民生艰难,心灵受过创伤。







他掌握实权后,一边实行“与民休息”宽松政策,另一边又力行“法治”,坚决维稳,“持刑太深”。







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德教,用周政乎!”



——《汉书・元帝纪》







“霸王道杂之”,就是帝王家学,皇权经术:文攻武卫,杀伐利诱,统统都要有,都要用,“奈何纯德教”?







这份丽戎通缉令,就是以汉宣帝新时期“霸王道杂之”治国理政新思想为指导的典范:







一方面:不论从通缉令内容和传达程序来看,中央、郡、县、都尉、乡、关口各级机关极为严厉、严格、严肃。







我们的女主丽戎,是两大谋反集团共同的重要人物,背后站着两股政治反对力量,是帝国维稳的重点监控对象。







对于这样的人物,就算已逃亡多年,生死不明,也必须进行全国大追查,大造一追到底、绝不姑息的声势,以“霸道”威慑潜在政敌。







另一方面:缉令中的行文措辞又暗“王道”思想精髓。







缉令对丽戎“逐验”追捕的前提、理由都是有法律依据的,不是乱来的,追查措施和工作要求也是客观的,比较注意政策和策略的。







例如,对丽戎的存亡有合情合理的分析,“若死,无从知”,强调通过仔细验问,实事求是,“务得情实”。







更可贵的是,明令要求“毋督聚,烦扰民”,各级基层官吏在追查过程中,严禁借机骚扰、鱼肉百姓!







3)“宽、明、平、和、约”







汉武帝打了一辈子仗,前89年发布《轮台诏》,宣布改弦更张。两年后,他就死了,“转武为文、经济建设”任务,实际是由霍光和汉宣帝完成的。







这四十多年,虽然皇室、外戚、宗室内部斗争仍激烈,但帝国毕竟保持了总体稳定,经济发展,百姓充实,史称“昭宣中兴”。







历史地看,谁当权、谁集权其实没什么糟糕的,最怕的是没人当得稳权,集得了权。这样,才会导致诸侯峰起,军阀混战,百姓遭殃。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







我专门查了一下,丽戎通缉令发布时,帝国在任的“两府”长官:丞相是黄霸,御使大夫是于定国。







黄霸任郡守时,“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于定国是当时顶级司法专家,时人评价他“决狱慎市,时称宽平”。







有趣的是,缉令发布时,于定国刚就任御史大夫半个月。不知是否出自他手?也有可能出自他的前任、以“俭约宽和”著称的杜延年。







“宽厚、廉明、公平、和谐、简约”,是这三个朝廷高官的共同特点,被载入史册,留下令名。







从政的读者,不管你身处什么位置,从事哪方面工作,工作中深思一下这五个字吧,里面蕴含着真正动人魅力和持久力量。







黄霸与于定国还是政法战线老战友。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置廷尉、平”,任命最高法官和最高检察官,当时的廷尉是于定国、廷平是黄霸。







七)







那么,我们的女主丽戎,你到底在哪?







这次,她会不会被缉拿归案?会不会继续销声匿迹?会不会如缉令所分析,或者已死,或者早已潜逃匈奴?……







很遗憾,我不知道答案。目前,找不到任何有关她的人生归宿的历史材料和蛛丝马迹。







大漠飞沙不见君,塞外难觅马行处。或许,这就是她,一个神秘女子,留给历史、留给我们最终的依稀痕迹。







她也是幸运的,原本在史书中并无任何记载的她,因3枚两千多年前木牍出土,得以向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宣示:在浩瀚历史长河里,有过一朵属于她的小浪花。







历史求诸野。最好的历史,在古墓中,在田野里。最后,以甘肃居延考古队1978年发表的发掘简报的一段话结尾,致敬艰辛的考古队员:







“夏季戈壁的气温经常超过40℃,地面热到60℃以上,特别是无休止的风暴和流沙,不断地扰乱、掩没甚至破坏发掘现场,工作是艰巨、复杂的,发掘常常被迫中断或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库论坛 - 房产投资第一站 ( 沪ICP备20013621号

GMT+8, 2024-5-10 16:23 , Processed in 0.0644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